天使投资家龚虹嘉校友致辞
天使投资家龚虹嘉校友致辞
【编者按】龚虹嘉,著名科技企业家。1986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先后创办德生公司、海康威视、握奇数据等公司,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和上海联创称龚虹嘉为“中国最优秀的天使投资人”。 龚虹嘉校友在十年前就支持Dian团队的创新创业,因此20大庆特邀他光临,以下是他的现场致辞。
大家好!
当年我们的根叔当校长时,想让创新的火种能够早早的都根植到我们最内在的骨骼里、我们的基因里,希望从本科开始就创新、创业。启明学院、Dian团队的成立跟这个是分不开的。当然“创业”在当年正好也是社会的一个热点。
是不是在我们本科的时候就要鼓励创业?我不敢说yes。但,是不是在本科的时候就应该启发引导我们的学生将创新、将批判性思维作为自己一种思维习惯呢?我觉得这个是毫无疑问的。
有些东西是应该在我们三岁、七岁的时候就植入到意识,甚至潜意识里。古人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其实和我们现在去朋友家看看那些小孩是一样的道理。小孩三岁的时候,他爸爸妈妈会自豪地讲他这个那个,然后很遗憾地说他还有这个不行那个不行。他到七岁的时候,他爸爸跟你讲,哎呀,我小孩现在刚上学,怎么怎么样。你基本上就能够在头脑中有影像出来,这个孩子他在哪些方面是很有天赋的,将来做什么事情可能会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只是你那么早去讲,是不会有人相信的。
社会选拔人才、评价人才,在工业化社会已经有一套工业化的评价体系。像流水线一样,让我们每个人从幼儿园走到小学、从小学走到初中、从初中走到高中,高中走到大学、再从本科到之后的阶段,它是一条流水线。流水线是标准产品制造的基础,没有标准化就没有工业化。今天的主流教育仍然是标准化产品的这种制造逻辑。
所以在华科大,我们的根叔当年非常想做一点这方面的引导创新。我记得根叔当校长的时候,他在光明日报写过几篇文章,讲大学的使命。我们上大学的目的就是接受知识嘛,知识在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哪有必要非要到校园里来获取?我去耶鲁大学访问,副校长很自豪地带我去参观了耶鲁大学的图书馆,在全美或者全球所有高校里藏书量最大。但是我开玩笑说,现在学生还有必要非得来图书馆才能够读到图书馆里藏的书吗?他说,不用了,因为我们美国的谷歌出钱,把这些知识有关的东西和书籍都上传到网上、到云端了。那就意味着知识的获取已经跟场地、空间没有关系了。
那大家一起聚在校园里,到底是为了什么呢?这个问题很值得我们思考。对我来说,我如果不上大学,如果我们班上没有几个身怀绝技的同学,可能我的人生很悲惨。因为我自己智商也不够、手艺也不行,心不灵手不巧。正好我们班有那么几个这方面很强的同学,他们因为每个人发展时间的落差,先去掌握知识了,而我先去赚钱了,我用赚的钱又来帮助他们完成成果的转化,我就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如果我没有到校园来、我没有跟他们坐在一起、没有跟他们成为互相认识的人,可能就没有我今天的人生了。
记得十年前,我带我的家人第一次来华科大,当时有个校友论坛,我跟在座的听众同学说:“你们要我介绍人生成功的经验,我只想强调一句,珍惜你们班上、你们宿舍和你在校园有机会认识的每一个人。因为你不知道其中的哪一个人会成为改变你命运的那个人。”刚才致辞的姚欣校友也是跟同学一起创业的,他们之间的影响无法量化、无法规律化、没法去做计划。
我想创新也有这个特点。伟大的创新,通常都是在不经意之间。一个偶然的东西,大家从偶然发生的事件里发现了神奇的事情,就会有有心人紧紧咬着出现的神奇现象不放、持之以恒,甚至还需要找到有更好的知识和经验组合的人来一起,凭信仰、凭信任,用才华、用时间、用精力,甚至还有钱,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
这样的故事,不管是从胰岛素的研究,还是从用激光来治眼睛的几个华人那里,都能找到。前不久有文章登出,说那位校友在实验室做光学实验,激光把他的眼睛搞伤了。他跑到眼科诊所去看病,医生发现怎么他的眼角膜上竟然神奇地穿了那么微小精细的一个孔,这是他们眼科医生梦寐以求想达到的效果。中国工程师讲了原因之后,最后眼科医生说,我不干眼科了,请你们收留我,我想跟你们一起共同干几年。最后他们就发明了激光治近视的叫LASIK,现在流行的叫飞秒手术。这是我对创新的看法。
创新肯定是垂青于有准备者,如果你没有基本的知识积累,就算你相信那个东西,那也叫迷信;你有了知识,才会不断去逼近它的真相,找到它的规律,我们才能有真的创新。
我上次在这个报告厅演讲应该是三年前,刘玉老师记不记得,当时在我前面演讲的是我们华科大著名的经济学家向松祚校友。当时是创业英雄会,来的人比今天要多,因为有创业者。当时向松祚先生演讲的ppt标题是:中美真的能够脱钩吗?到我发言的时候,我就告诉大家,中美是不是真的脱钩,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要能够敏锐的看到大趋势,深刻思考,如果真的脱钩我们要做什么准备。中国政府开始强调自主、可控、反卡脖子,这些就为每一个有志创新和创业的中国人提供了过去几十年最难得的创业机会。
半小时前我在华科大的半导体行业校友会成立大会发言,我告诉他们,在我从华科大毕业的从业生涯里,半导体这个行业是我唯一看到的,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里,这个行业的从业者、创业者从地狱到天堂发生了一个大逆转。在六、七年前特别是十年前,芯片创业是聪明人都不会去干的,会被别人认为你是一个缺乏智慧的人。所以我相信在Dian团队里不会有一个人去做芯片行业,因为那不是聪明人去干的事情,聪明人不干那个事情。但今天呢?今天哪怕一个县级市领导都会对我说,哎呀龚老板,你的资源多呀,给我们这里引进一个芯片项目吧。我说你这个县要芯片项目干什么呢?他说需要啊。因为我们强调了芯片的重要性是吧?
刚才在那边半导体大会上,根叔讲了他的五个思考,说他最近在读两本书,其中一本书就是美国前不久刚批准的半导体法案和乡村振兴的关系。他说美国政府第一次把集成电路半导体行业的振兴、政府对半导体行业的扶持与社区、与农村关联起来。根叔说他没有想明白是为什么。后来我调侃说,因为农民的生存依托土壤耕地,土壤耕地用它的地力来承载滋养我们人类生存需要的农作物。而在我们已经走进新的时代,芯片成为了算力最主要的承载体。而算力在承载我们数字化和智能化生存的环境。不过我只是做个抽象化的比喻,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将这几者因素做关联,不一定是这么想的。政策制定者应该是强调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平衡,产业选址与周边社区人群的就业与收入增长的互动关系,这是他们制定政策的重要考量。
我想讲的最后一点就是,创新,这是贯穿我们的生命,贯穿我们对所有事物的思考,是把批判性思维融入我们血液的一种展现;创业,它需要我们审时度势,看清形势、社会、社会驱动力的变化与发展,顺势而为。如果我们不能跟上社会的变化和发展,比如说我知道在过去十年,我们Dian团队相当多的同学都去做了互联网的模式创新,可是今天,模式创新还能存活下来的应该荡然无存。为什么?因为互联网的竞争、互联网的平台化竞争是无边界的。互联网平台的龙头企业会像一个巨大无比的吸尘器,或者叫黑洞,它会把所有资源吸进去。即使当你以为距离足够远的时候,互联网平台巨头这个黑洞它还会扩张,使你跟它的距离又变得很近,最后你还是会被吸进去。所以我们看到过去十年,特别近五、六年,做互联网模式创新的公司或者叫细分领域的模式创新,基本上都被消灭了。当然,现在形势又变了,大家看到中国政府现在要打击、要抑制互联网龙头平台的扩张,这可能又会为行业的细分创新带来机会。
互联网模式我不是太懂,那就讲讲硬科技。那些做硬科技用了十年、二十年时间默默耕耘、默默往上涨,最后迎来了刚才说的中国真的要为跟美国脱钩做准备。我们互联网、IPO的科创板出现了,让没有利润只有创新的创业项目也有机会IPO,也有机会成为上市公司,这是对中国硬科技创新最大的推动力。以前认为这种机会只在美国有,今天科创板在中国的出现,使我们对创新的定义会和世界更加同步。
在我们那个年代,在没有科创板的时候,所有不挣钱的企业都要靠美元基金来投,然后去美国上市;今天由于有了科创板,使我们真正具备自主创新、颠覆式创新一类的创新技术,可以通过IPO募到更多的资金,成为一家更加受人尊敬的创业企业。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大好的时代。我不知道擎朗的创始人李通跟Dian团队有没有关系,想必他以前做的服务机器人大家也不理解。但他有我们华科大学生的那种忍受力,一步一步往上走,一步一步慢慢成长,最后我们突然发现,他成了服务机器人这个领域做得最好的公司。因为他很好地控制了自己生长的节奏,很好地迎合了外部环境的变化。
在这么一个形势剧烈转变的时代,在我们国内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价值观、道德观都在发生急剧变化的时代,Dian团队迎来了自己20周年庆典。我想给启明学院Dian团队这些优秀的学生一点寄语:努力用我们的创新思维,努力用超越正常人的智商和学习能力,看得更远一些,做一些需要更长时间积累才能分出胜负的事情。一件伟大的事情,需要积累的时间越长,说明他的护城河就越深。靠一些小聪明、靠我比别人先想到,以此来快速烧钱领跑的这种模式,在今天这种大环境下有点难。
我非常希望Dian团队在未来“能否迎来越来越多在某个细分领域某个方向”这一环节有自己完整的积累、更全面的认知,有很好的行业格局观和拥有技术发展前沿洞察力的优秀毕业生、优秀队员。那个时候,我想我们再坐在一起,谈创新、谈创业,就会有更多的维度、更高的高度,就能够把我们每个人的梦想和这个时代联系得更紧密。
谢谢大家!
图1 龚虹嘉校友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