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领导访问Dian团队


时间:2023-04-10

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领导访问Dian团队

文|734号队员 申牧原

3月29日上午,四位来自深圳大学的校领导访问了Dian团队,并与师生就卓越工程师和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座谈。来宾包括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名誉院长,原深圳大学副校长陈思平、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主任、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创始人汪天富、深圳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竞赛负责人潘志铭和深圳大学生物医学工程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董磊等。参会的团队师生有刘玉导师、黑晓军导师、曹洋导师,19级种子班刘莫涵、方衍贵、董季坤、高培立同学和20级种子班的高信、申牧原同学。

image.png

图1 汪天富主任介绍深圳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在启明学院703会议室,黑晓军老师向来宾们简要介绍了Dian团队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种子班的工程实践课程,并以“AI+医疗”方向的临床医生助手项目为例,介绍了如何从一线医生的需求出发找到科研方向,以及项目对于学生求职的帮助。随后,来宾们跟随刘玉老师的讲解,参观了文化墙,了解了Dian团队的发展历程和杰出队员。参观结束后,大家回到会议室进行深度交流。

汪天富主任向Dian团队师生介绍了深圳大学医工交叉融合人才的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方面,深圳大学的医工交叉课程会选择行业内最典型的产品如生命监护仪,作为学习案例和教学设备,编写相关教材,培养工程能力,目前已经出版教材20余册,形成了完善的实验课程体系。实验课用的芯片紧跟时代潮流,均为当前企业开发使用的,而学生课设的输出就是一台完整的监护仪。班级设置方面,实验班从大二开始,有长达3年的培养周期。在此过程中部分表现优异的学生会被选拔进入创新实验室,参与到与企业合作的稳定项目中。师资力量方面,除理论课教师外,有来自企业的10余位资深工程师全职驻校指导学生实践。

image.png

图2 刘老师向来宾介绍团队文化

针对来宾的疑问,曹洋老师详细介绍了团队全职导师组的形成过程、种子班和团队的关系、团队项目来源以及学生劳务费发放方式等,让来宾对团队的方方面面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董磊主任提出:工程师培养在20岁左右有5年的关键期,而保研和考研的同学会倾向成绩的提升,考研准备时间越长,挤占本科工程能力培养就会越多,应如何化解这一内卷问题?刘玉老师认为,应尽早给学生一个去向的参考,例如19级种子班班长李瑞堃在每次考试结束后实时公布最新排名,就可以缓解同学们关于未来去向的不确定性,避免盲目竞争;以及种子班成立之初的成绩计算方式一直在动态调整,以照顾大学前两年成绩一般而大三在项目实践上表现突出的同学,最终形成了前两年成绩只占25%的最优解。来宾对这些举措表示赞同。

image.png

图3 团队导师和座谈会来宾合影留念

团队导师与来宾交流甚欢,不知不觉已经过了12点,交流会才不得不结束。客人们在临别时表示每个人都从Dian团队受益匪浅,Dian团队的师生也表示深圳大学一些教育模式让其深受启发。最后,大家在启明学院703会议室合影留念,记录下这美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