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点亮星空,科技赋能未来
希望点亮星空,科技赋能未来
——每月一善之“星星奇遇记”志愿活动有感
文|预备队员 曹婧岚
2023年4月1日上午,校医院联合生命学院、Dian团队、华中大星希望社工服务社组织了一场世界孤独症关注日社会融入活动。
本次活动共有“成长的烦恼”“童年的快乐”“东风自来”“静待花开”和“爱的呼唤”五个专场。其中“东风自来”为Dian团队负责板块,给小朋友们带来科技与狠活的展示。
团队志愿者们分为两组,一组展示科技成果,一组参与游戏活动。上午七点,科技组志愿者早早来到启明学院亮胜楼,从七楼团队实验室将展示使用的桌椅、显示屏、机械臂、无人机等,搬运到活动地点——爱因斯坦广场。游戏组八点半在东校区医院集合。
九点,开场仪式在医院活动室举行。黑晓军老师代表Dian团队致辞。黑老师说:“我们团队、我们的同学非常希望用科学技术改变生活。今天我们有幸准备了四个小节目——四个项目的演示,希望各位小朋友还有家长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已经随着科技的进步,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
图1 志愿者在调试设备
九点半,由大朋友和小朋友组成的大部队从校医院出发,向爱因斯坦广场前进。Dian团队的志愿者举着鲜艳的队旗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暖阳倾洒,微风拂面,旗子迎风飘展,欢快的音符一个又一个从带队老师的小音箱中跳跃而出。
在“东风自来”专场,汪金剑同学演示灵活摆动的机械臂,林逸凡同学讲解能展翅飞翔的无人机,朱贻和、林叶繁介绍能唱会跳的Ginger机器人……小朋友们纷纷围过来用手触摸机械臂,旋转无人机机翼。圆圆的眼睛中是大大的好奇。
Dian团队一直致力于“互联网+医疗”的研究与开发——智慧医疗组与同济医院合作,项目聚焦于“AI+医疗”应用创新,探索AI算法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除了在此次活动中展示的《面向自闭症儿童个性课堂的机器人应用设计》项目,还有《基于机器学习的自闭症儿童情绪识别方法研究》《基于卡片识别的自闭症认知训练APP的设计与实现》……华中大新闻网在此次活动的报导中写道:“大朋友和小朋友都在志愿者的介绍和互动中感受到科技的力量,对科技融入康复训练后的未来充满期望。”
图2 志愿者展示团队技术成果
2023年4月2日是第16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主题为“关爱孤独症儿童,关注与支持孤独症人士的照顾者和专业工作者”。
通过此次活动,团队的志愿者们第一次真正了解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意识到自己对自闭症存在很多误解:
自闭症是由于环境原因、外界刺激?不是。自闭症不是抑郁症。《特殊教育辞典》指出,“自闭症”是一种发生于3岁前儿童的较严重的发育性障碍。
自闭症患者在某一方面天赋异禀?不是。天赋异禀的只是我们在一些新闻媒体上看到的报导,如超乎寻常的绘画创作能力,或者数学分析能力。这种“幸存者偏差”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的认知。上帝在关上他们的一扇门之后,可能并没有再打开一扇窗。
自闭症很少见?不是。世界卫生组织在2023年3月29日发布的自闭症实况报道表明,大约每100个儿童中就有一人患自闭症。我有幸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同样健康的孩子们一起长大,但这种健康并不是人人都有。我见识了以前从未经历的事情,也因此更加珍惜自己的健康,十分感谢团队给予我这个机会更全面地看到世界、认识世界。
图3 参与活动的志愿者和导师合影
Dian团队的代表色是橙色。橙色是欢快活泼的光辉色彩,是最温暖的颜色。在金色的阳光中,Dian团队的志愿者们身穿橙色队服,为“星星的孩子们”带来光亮。
希望点亮星空,“星星奇遇记”志愿活动意义非凡,让在校大学生们深入了解自闭症,理解特殊儿童及家庭,关心身边需要关注的群体;科技赋能未来,期望Dian团队能持续用前沿科技助力医疗领域,为“人民生命健康”献一份力!
最后,特别感谢黑晓军老师联系组织此次活动,钟国辉老师、张成伟老师、徐宁老师调度器材运输及全程拍照记录。
参加四月每月一善的志愿者名单如下:
游戏组:曹婧岚 罗畅 易昊 姚佩林 陈奥威 王烨 曾明杰 杨进岳
科技组:汪金剑 唐贝宁 林逸凡 林叶繁 张国仁 朱贻和 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