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ST-Rose之旅——第七天


时间:2010-07-16

今天是我们来到Rose-Hulman理工学院的第五天。今天project的任务相对较轻,上午有一场如何撰写实验报告的讲座,下午则是教授讲座和忙碌而充实的group project。由于是周五,晚上是自由活动(free time),一周以来在实验项目和娱乐活动之间忙碌的营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晚上坚持“加夜班”,继续在各个实验室奋斗。

 
一、纪实篇
1、晨会(Announcement
在今早的晨会上,活力无限的夏令营学生管理员们继续发挥他们无穷的想象力,用各种手段惩罚昨天迟到的学生。其中一位营员被惩罚整天都要带着扫帚和撮箕,下午去餐厅用晚餐时,他还“忠诚”地带着他的扫帚和撮箕,一旁的营员提醒他可以把东西寄存在餐厅外面,被他拒绝了。刘老师见此情景,询问他能否为他拍张照,他立刻答应了,还摆出一个夸张的pose。刘老师感慨道:“美国学生真守纪律,说带一整天就带一整天。不仅讲信用,还讲品位呢。”

图1 晨会被罚学生直到晚餐还老实执行罚律
 
有罚就有奖,晨会上,由学生管理员们评选出来的积极营员们还收到了典型的“美国奖励”——巧克力。大家像欢迎奥斯卡明星一样发出阵阵欢呼,夸张却真诚。为他人喝彩,这也是深深根植于美国人心中的一种信念吧。
图2 学生管理员们为积极营员颁发巧克力
2、讲座(lecture
与前几天不一样,今天上午安排了一场讲座。讲座分两批,每批都有两个教室同时进行。营员们按小组编号分批听讲座,一部分小组在教室听讲座,另一部分则在实验室做项目,有条不紊,高效节时。
今天的讲座名为Effective Technical Presentations,即告诉大家如何写出高质量的实验报告,我们开玩笑说有点像国内的作文课。不同的是,这里的“作文”是当堂完成的。为我们做讲座的教授是人类和社会专业博士Dr. Anneliese Watt。她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讲起,首先为我们分析了人在交流时所表达内容的基本结构,告诉我们怎样安排自己要表述的内容才是合理的。接着,她为我们提供了标准实验报告的基本框架,再细化到本次夏令营,提供了要求相对较低、可供中学生们参考执行的简化框架。

图 3 实验报告写作课
 
讲完这些后,她给了我们大概十分钟,分组把本组的实验报告框架写出来。剩下三十分钟,她要求每个小组都当堂做presentation,向课堂上的同学们口头表述自己所做的项目,并要随时准备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在美国,个人表达能力被看得很重,一个合格的学生,不仅要会写,还要会说,要能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
图4 小组成员之间讨论实验报告框架(左一为我校电信系07级夏寅同学)
 
值得一提的是,上课的教室四面墙上都挂了白板,这让刘老师羡慕不已。宋健健教授以前曾多次向启明学院介绍过这种设计,在这种教室上课,老师会觉得非常方便,一节课下来,四面墙上都写满,一个字都不用擦。刘老师这次现场观摩之后说,四面白板的设计,不仅老师方便,对学生更方便。你们看今天的讲座,老师讲完后8个小组可以同时在白板上写实验报告提纲和讲解,课堂讨论多便利啊。
刘老师还说,回去以后一定要向启明学院提建议,启明大楼内至少要建两个这样四面都有白板的讨论教室,为讨论式教学提供具体条件。
图 5 教室的四面墙上都挂有白板,既方便老师,又方便同学
 
中午1:00pm,我、刘亘和江秀峰三人去听了Dr. Mayhew的讲座——ABCs of Engineering(工程基础)。讲座内容相当于国内初中物理的水平,确实很“基础”,但讲座的内容和形式都给我们很大的启发。
图 6 Dr. Mayhew在课堂上
讲座刚开始,Dr. Mayhew从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入手,给我们讲起了英语语法。随后,Dr. Mayhew话锋一转,严肃地说,作为一位工程师,你必须要至少掌握两门语言:英语和数学语言。英语作为当今世界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不能掌握它就意味着与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科学创新最活跃的那部分失去交流,无论是文化上还是科技上的修养都会有很大残缺。英语对美国同学来说母语,对我们来说是外语;美国同学在英语上尚且受到严格要求,遑论我们中国同学?
接下来,Dr. Mayhew发给每人一张纸,上面有6道物理题,从计算一定体积的水的质量开始,逐渐深入。第五道题是计算冰在纯水中融化,水面是否会上升。得到“水面保持不变”的答案后,紧接着的第六题就是:如果冰在纯水中融化,水面不会上升,那为什么北极冰川融化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Dr. Mayhew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宣布下课,让同学们课后讨论。对有物理基础的中国同学来说,这当然不是什么难题,但对美国中学生来说,这是一次独立思考、并将物理与实际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联系起来的机会。物理不仅存在于书本中、存在于教授们的课堂上,更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要敢于思考、联系实际,才能取得科技上的创新。
 
3、实验项目(group project
3.1 土木工程(from 曾裕璇)
昨天下午,我们做的木质支架没有经受住庞大卫星信号接收器的考验,被压成两半。由于下雨,无法在室外工作,工程又一度停滞,一下午都没有什么进展。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我们的情绪,今天一早我们重新设计了支架,采用更稳固的三角形支架,并用螺丝钉加固。到了今天下午,新的支架已经基本成型。我们在新支架的前方加了三块木头,搭成很浅的凹槽,防止卫星信号接收器下滑。后面的支撑部分则充分使用三角形结构。
今天让我感触最深的是美国学生坚强乐观的心态。支架垮了,功亏一篑,却不气馁,而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改进。他们以此为乐,不知疲倦。Sydney在拧紧了一个螺丝钉后兴奋得大叫:“I’m a genius!(我是个天才!)”最后完成支架时,我们击掌相庆,激动不已。
图 7  solar cooker小组成员合影(左一为我校光电09级曾裕璇同学)
今天的工作非常顺利,我们赶在group project时间结束之前完成了支架。明天将进行焦点的测量和烧水锅(pot)的支架设计。明天一起加油吧!
 
3.2 化学(from 刘君钊)
今天我们完成了用葡萄糖发酵后的酒精提取的过程,使用蒸馏的方法来分离酒精,然后使用密度测试仪测出了酒精的密度,这样就能计算出得到的酒精的浓度!
下午我们这一组以查资料为主,而美国学生们也在加紧做他们的实验,至于详细信息,嘿嘿,两天后看吕诗秋同学的报告吧!
 
3.3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from刘亘)
计算机和软件工程方向的与其他组不同,我们的目标是使用Python语言编写一个游戏,所以在分组做项目之前需要集中讲授Python语言的用法,从13日到今天,Anderson教授用了7次大课,每次课3个小时的时间把基础内容讲完。这个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触就是“干中学”的精神,教授不提枯燥的语法,而是紧密结合应用向营员们介绍Python语言。每节课上营员都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动手实践,教授和助教会随时解答他们的问题。这些几天前还没有任何编程经验的“门外汉”已经可以写出用户交互的图形界面程序。
       今天,Anderson教授讲完了最后一些知识点,并介绍了一个Python的游戏开发包,这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工具包,营员们需要在项目中自己研究这个工具包来实现一些功能。之后营员们分成了3~4人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在接下来的一周半时间内完成一款游戏。我和其他两个营员Scott和Richy组成了一个小组,准备做一款格斗的游戏,It shall has a lot fun! To be continued…
 
3.4电子工程(from夏寅)
放手也是一种教育。电子工程小组的高中生们需要在电路板上焊接元件,来实现自己的功能模块。但是宋老师还没有教他们如何焊接,他们自己就开始动手尝试焊接元件。和我们严格遵守统一标准的思维不同,他们会主动提出认为合理的焊接步骤。比如Eric同学在焊接的时候,他会先固定元件,然后用引脚相互触碰并连接起来马上测试,在测试完电路的工作状态后,再把导线焊接到电路板上,连接各个元器件。虽然他这种做法可能会造成接触不良,但是我依然很惊讶他会自创出这样的步骤。其实技术的价值并不是那么大,但是idea的价值却是无穷的。高中生 们在“放手教育”中,也锻炼了自己的思维,的确让我受益匪浅。
图 8 宋老师亲自动手为同学们演示焊接技术
 
3.4机械工程(from 江秀峰)
今天我的project已经进入模型制作阶段,我们将要做一条有腿的蛇,究竟是怎么样的一条蛇,它如何用腿走路呢?请听下回分解。
 
二、校园篇
Rose-Hulman理工学院1874年建校,至今已有126年历史。其校园面积不大,却十分干净整齐,处处体现着对个人的关怀和对自然环境的爱护。
Rose-Hulman理工学院的每一处停车场都有专门为轮椅人士保留的停车位,比普通车位宽敞,方便轮椅进出。卫生间也有类似的设计。学校每到暑假都进行建筑物维修,阳台上破了一块瓷砖都会及时仔细修补。一句话,学校是“旧而不破”,透出端庄雅致的韵味。
图 9 Rose-Hulman校园一瞥
在华中大,也许有很多同学喜爱校园内的灰喜鹊,认为是校园生机的象征;而在Rose-Hulman理工学院,松鼠则无疑是学校的小精灵。清晨,拉开窗帘,就可以看见松鼠在窗外的草坪上觅食。有好几次,我们在路上偶遇松鼠,这些可爱的小生灵们不仅不避开,还主动接近,似乎是在向我们要吃的。连刘老师都童心勃发的近距离观察松鼠进食,“两个爪子抓着食物,嘴巴鼓鼓的,好可爱啊!”
图 10 松鼠主动靠近,刘老师拿饮料相迎
 
除了松鼠,Rose-Hulman学校内还有野鸭和大雁。今天晚上我们一行人在室外开会,地下有只虫子爬上了吕诗秋的鞋子,吓得她直叫唤,原来是蝉的幼虫从地底爬出来了。今天晚上,我们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了萤火虫。坐在Rose-Hulman学校草坪的长椅上上,暮色四合,华灯初上,绿色的荧光四处闪现,忽远忽近,若有似无,我们都惊叹不已。
图 11 刘老师带着学生在室外开每日总结会
 
萤火虫是一种生态指示昆虫,其幼虫在水中生长,对水质要求很高。这里发现大量萤火虫,说明校园水面是相当洁净的。但在国内,无论是村镇还是城市,萤火虫都难见踪影。今天的中国孩子,有几个见过真正的萤火虫呢?
 
三、人物篇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跨越太平洋来到遥远的美国,我们遇到了许多热情友善的朋友们。ROSE_Hulman学院土木与环境工程系教授Dr. Robinson就是其中一位。
Dr. Michael Robinson毕业于维吉尼亚理工学院,拥有环境工程硕士(M.S. in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和土木工程博士学位(Ph.D in Civil Engineering)。他多次访问中国,还去过武汉。他的两个女儿都是从中国收养的。七年前,Dr. Robinson访问武汉,早上出门在派出所门口看见了一个弃婴,后来这名女婴就成了他的大女儿。后来他又从江西收养了第二名女婴。他非常宠爱两个女儿,在他办公室的墙上,还挂着两个女儿画的图画。
图 12   首次见到Dr. Robinson(左一),是与其他6位教授为百余名学生烤肉
 
图 13 上课生动有趣的Dr. Robinson

 
图14 Robinson教授巧用扑克牌进行工程训练和创新思维训练
Dr. Robinson不仅上课幽默有创意,为人也十分和善,特别照顾我们这群中国客人。第一天做项目的时候,美国学生们都去进行校内ID注册,我们因为身份特殊,暂时没有ID。他看见我一个人站在走廊上,就主动过来和我聊天,鼓励我在夏令营期间多做一点事,还把他的E-mail地址给了我。还有一次,刘老师找不到宋老师的办公室,正好Dr. Robinson路过,就向他询问房间号码。可是Dr. Robinson也不知道,刘老师正准备转身走开,Dr. Robinson却叫住了刘老师,热心的带刘老师去行政办公室问秘书,几经波折,终于帮刘老师找到了宋老师的办公室。我们中国学生一提起Robinson教授都说他是一个“超好”的人。
 
 
后记
此次赴美科技夏令营之旅逐渐深入,我们也渐渐体会到更深层次的美国文化,特别是美国大学文化。社会各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教育并不是差在小学、初中或高中,而是差在大学。美国拥有一批全世界质量最高的大学,它们的办学经验、办学理念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就像刘老师说的,我们要“走出去、请进来”,此次中美文化交流之旅、赴美科技夏令营之旅,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