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科技大学之行——2010亚太论坛参会日记


时间:2010-07-30

背景介绍:2010年7月20日,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的4名Dian团队学生赴港参加香港科技大学举办的2010年亚洲太平洋论坛(Asia Pacific Forum 2010,以下简称亚太论坛)(图1)。以下是4名学生代表之一赵捷记录的论坛流程与感想。

 
图 1 2010亚太论坛合影
 
 
2010年7月20第一天
 
2010年7月19日晚,我和徐涛、徐少鹏、陶怡然一行四人踏上了去深圳的火车,近12个小时过后的7月20日清晨,我们到达了深圳火车站。一出深圳火车站就可以看到去香港的路标,顺着路标指的方向走,我们到达了口岸大厅。由于是非周末的清晨,过海关的人不算多,所以我们比较顺利地过了海关、边检,再乘地铁和巴士到达了香港科技大学(以下简称科大)。
    九龙半岛东侧风景秀丽宜人的清水湾畔,依山临海,风景很是宜人(图4)。值得一提的是黄珊珊学姐因为要回家,所以下午2点就要去机场,但是还是陪我们逛校园、吃饭到1点多。她说,咱们Dian团队的人,不管走到哪里都应该互相帮忙,这个是团队很好的一点。       科大的校门不算大,跟华中大校门的布局有点相似(图2)。进入科大之后,我们找到了亚太会议的注册处,但是由于主办方说要下午的开幕式过后我们才能入住房间,所以我们把行李放在了注册处,并联系了原Dian团队量子组组长、电信系05级保送香港科技大学直博的黄珊珊学姐(图3)。香港科技大学是一所成立于1991年10月的高度国际化研究型大学,创校仅19年就已在国际学术界迅速崛起,崭露头角。.科大位于
       告别黄珊珊学姐过后,我们参加了亚太论坛的开幕式。开幕式上,科大商学院的Foster教授作了讲话,本次论坛组织委员会的主席Derek Cheung也介绍了本次论坛的一些情况。开幕式过后开始注册并check in住宿,所有参会人员住的都是科大本科生的宿舍,一般是两人间或三人间,我住的是三人间,室友有一个是马拉西亚的,另外一个是武汉大学的。房间不算大,分上下铺。洗手间和洗澡房是一层楼公用的,全天热水供应。每一层楼还有一个common room,里面有沙发、桌子、饮用水等等供休闲讨论之用。
check in完了以后仍是下午,所有参会人员聚集起来进行了自我介绍(图5),并做了一些小游戏(mass game),比如信任背摔等等,以此来认识由不同地域、不同大学来的学生。由于之前组织方已经把参会人员分到了不同的小组,所以各个小组的成员也对彼此有了更深的了解。到了晚上就是news sharing的环节,大家可以上台去跟其他人分享一些在自己国家发生的或自己了解的有关本次论坛主题“绿色生活与可持续发展”的英语新闻。由于我之前做了一些准备,也做了演示用的PPT,于是也自告奋勇地上台分享了一些环保的新闻(图6)。
sharing news完了之后,亚太论坛第一天的活动就算结束了。回到宿舍之后,上喻信报了平安。第一次到香港的我有点小兴奋,与室友们聊天到很晚。
 
图 2 香港科技大学校门
 
图 3 四人与黄珊珊学姐(中)合影

图 4 从科大校园俯瞰清水湾
 
图 5 自告奋勇做自我介绍

图 6 sharing news环节
 
2010年7月21第二天
 
       上午,天公不作美,昨天还艳阳高照的香港下雨了,但这还是没有阻挡我们前往香港湿地公园(HongKong Wetland Park)的脚步,香港湿地公园位于新界天水围的北部,建有占地1万平方米的室内展览馆“湿地互动世界”,以及超过60公顷的湿地保护区,是亚洲首个拥有同类型设施的公园。湿地直接影响着生物多样性,对于环境保护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午,我们参观了香港太空馆(HongKong Space Museum)。我们先在馆内观看了一部有关大峡谷河流的纪录片《River at Risk》。这部影片的播放方式与一般的平板电影完全不同,整个投影屏幕是一个大半球,观众需要躺在座椅上观看影片。《River at Risk》在科罗拉多大峡谷宏伟背景的衬托下,使我们和一群探险者一起在宏伟壮观的科罗拉多河上经历一次振奋人心的漂流之旅,共同唤醒人类对于全球水资源问题的关注。然后我们参观了馆内的太空科学展厅,其中展示了很多与天文及太空科学知识相关的物品。
晚上,香港一个绿色环保组织“环保触觉”(Green Sense)的主席为我们做了一个报告,介绍了Green Sense在环境保护与绿色提倡方面所做的努力。Green Sense的主席是一名30岁的中学教师,但是他投身环保事业的时间已经超过了10年,其为绿色事业的投入和坚持感动了参会人员,也加深了我们对绿色事业的责任感。
 
2010年7月22第三天
 
       由于明天就要进行各个小组的陈述与展板展示,时间比较紧,所以组织方留出了今天早上的时间先让各个小组进行准备。
本次亚太论坛共分为7个小组,每个小组由5位组员(group member)和3位科大的学生(group leader)组成。我所在的小组是第一小组,其他成员分别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澳门大学、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曼谷大学(泰国)。说到group leader,其实我觉得叫助教(tutor)会更加合适一些,因为很多group leader其实是科大商学院或者工学院本科一年级的学生。由于香港以前采用中学7年、大学本科3年制(即将会改为跟大陆一样,中学6年、大学本科4年),所以香港大一的学生年龄与大陆大二的学生相当。本次论坛由科大商学院学生会和工学院学生会共同主办,所有的活动都是学生会成员自己组织,没有老师参与组织。作为一群大一的学生,能举办这样一个吸引了来自中国大陆、香港、澳门、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名大学生代表和老师参与的论坛,我觉得是非常不容易的,这在一方面也体现了香港学生的实践能力。
下午,在开幕式上出现过的Foster教授再次作了一个报告,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比如说,人人都在说环保,人人都在说绿色好,问题是一旦实行起来,谁来为绿色环保事业买单呢?Foster教授提出,假如一个商家推出一种采用环保技术的绿色商品,但是比传统的商品要贵,人们是否真的会愿意买这些难以看到长远利益的商品呢?Foster提出的一些问题比较尖锐,涉及到了社会与政治,他也没有给出解答,只是让我们思考和与他讨论。香港这边的教授给我感觉就是更注重思维上的训练,而不仅仅是给你一个问题的答案。
晚上本来是要在清水湾边进行烧烤和篝火晚会的,也是非常有趣的一个环节,可惜因为台风的原因不得不取消,改为一起看一部关于地球发展过程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对地球的发展和人类的行为对地球的影响有非常形象的解释。
由于一个早上的准备时间不充足,所以纪录片过后,我们第一小组的人就在科大学术廊的沙发上继续准备着明天的陈述(presentation)和展板展示(white board exhibition)一直到凌晨1点多,回到宿舍准备休息的时候已经是凌晨2点了。原本以为我们已经熬夜到很晚了,后来才知道有的小组熬到凌晨3点多还在讨论。小组陈述和展板展示是本次亚太论坛参会人员最直接的成果表示形式,将会进行评比,所以大家都没有懈怠,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虽然熬夜有点累,但是小组一起为同一个目标奋斗的感觉,真好。
 
2010年7月23第四天
 
       上午,各个小组进行了presentation和white board exhibition的环节。我们第一小组分工是三个人主要负责presentation,两个人加group leader主要负责white board。我主要参与的是presentation环节,我们小组没有采用一般的PPT演示,而是采用了另外一个演示软件以达到更好的视觉效果。但是这个软件在拷贝到演示电脑上的时候却出现了不能用的情况,调了好几分钟才可以正常演示。为了调动气氛,我在开始陈述之前先跟大家调侃了一下(It seems that our naughty software has lost its temper.),效果还不错,大家都乐了,接下来的陈述我们小组其他两位女生表现也很不错(图7)。7个小组陈述完了之后,我们一起到学术廊参观了各个小组的white board。我们第一小组借用了百万大富翁的游戏形式,做了一个名为“GreeIn”的游戏,“GreeIn”代表的是Green Innovation(图8)。进行评比的裁判建议说,我们可以尝试把这个idea卖给一些游戏公司。
       下午,我们参观了香港机电工程署的大楼。机电工程署的职能是为政府机构及本港的公营部门提供专业、可靠及具成本效益的电气、机械及电子工程与屋宇装备,并负责执行有关电气、机械及气体工程的安全法例,以保障公众的安全。在香港的一些公用电气设施(比如电梯)旁边经常可以看到机电工程署的告示。接待者向我们介绍了机电工程署大楼所采用的一些节能环保的绿色技术,比如节能空调、大楼顶层的太阳能板等。
       晚上就是自由活动时间了,参会者可以选择自己出去游玩香港,也可惜选择跟着组织者自费去香港太平山(The Peak Hong Kong)。由于我是第一次去香港,还没有去过太平山顶,所以选择了后者。太平山雄踞香港岛的西部,海拔554米,是港岛最高的山峰。乘坐世界最陡峭的缆索铁路——山顶缆车到达山顶之后,我们先是参观了有名的杜莎夫人蜡像馆,它是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位于亚太地区惟一的永久分馆,馆内展示超过100个栩栩如生的国际名人蜡像。之后,我们站在太平山顶,放眼四望,就可以看见在万千灯火的映照下,港岛和九龙宛如镶嵌在维多利亚港湾的两颗明珠,交相辉映,很是壮观。(图9)。
图 7 我所在的第一小组进行陈述

图 8 第一小组在展示用的white board前合影

图 9 太平山顶的香港夜景
 
 
2010年7月24第五天
 
       上午,随着闭幕式的结束,为期5天的亚太论坛也到了尾声。闭幕式上公布了陈述和展板展示环节的名次,各个小组的group leader——科大的学生——也谈了自己对于这几天的感想。我所在的第一小组陈述和展板都拿了第三名,虽然没能拿到第一,但是我们每一位成员从这次论坛里面得到的,远远比一个名次多得多。闭幕式上还对各个大学的参与者颁发了证书和纪念品。闭幕式后,参会学生各自交换名片、互留联系方式,空气中飘着淡淡的离别感伤。各位伙伴们,与你们相处的这几天虽然不长,但是非常愉快,愿我们有缘再相见。
 
图 10 2010亚太论坛主席向华中科技大学四名学生代表颁发证书
 
感想
 
       这次能够成为华中大的四名代表之一参加2010亚太论坛,我很高兴也深感责任重大。参会者都是来自亚太不同国家的优秀大学生,论坛全部采用英语,这对我们的英语水平和表达、思维能力都是一种很好锻炼。好在我们四人在赴港之前已经做过相应的准备,四个人在论坛上的表现都很不错,让更多学校的学生和老师知道了华中大这所正在迅速发展的大学。我觉得我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没有辜负华中大启明学院给我们的这一次机会。尤其要感谢是Dian团队对我们的支持,我们四名队员用自己的努力和表现向其他大学、其他社团的人展示了华中大学子、Dian团队队员的精神风貌。
      
 
附香港科技大学简介:
 
香港科大的迅速崛起,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演绎了一段颇为独特的传奇。科大现于多种大学排名被评为世界前50名,THE-QS在2010年将之评为亚洲第二,仅次于香港大学,社会科学领域获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评为两岸三地之首,其“EMBA课程”与“机械工程研究发表量”更是世界第一。香港科技大学,简称科大(英语: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HKUST),是一所成立于1991年10月的高度国际化研究型大学,亦是香港八所受政府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资助并可颁授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由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及霍英东研究院五所学院组成。创校19年,已在国际学术界崭露头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