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三人深圳创新谷之行《所闻、所见、所悟》


时间:2015-03-16

所闻

文|519号队员 林佛钧

来到深圳创新谷,第一个汇报的对象就是朱波,也是我们的天使投资人,我们汇报了一二月份取得的进展,同时也听取了朱总的一些建议,他建议我们做好ToB到ToC的转型,通过某种途径吸引微弹幕ToB的用户来安装我们的手机弹幕app。

随后我们见到了中国青年天使协会会长麦刚。他对这个产品的看法是,每一步都充满不确定性,"可能因为没有用户而死,也可能在爆发后没有后劲而死。"

在短暂的晚餐时间后,我们会见了今日资本的两位投资经理:赵燕女士和李广平先生。李广平先生对这款产品表现了强烈的兴趣,他给我们提了许多建议,比如:“围绕场景社交,做一款即时吐槽的弹幕软件,不需要沉淀用户,另外做一个html5页面方便传播。”

到晚九点,我们又去深圳3W咖啡见了了华科优秀校友、高榕资本创始合伙人-高翔先生,高翔先生给我们的建议是做工具类的产品,做一些技术门槛较高的产品。

第二天中午,我们在快要离开去火车站之前,还有幸见到了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周逵先生,周逵先生给我们的建议是"给ToB的市场做雷达功能增加用户粘性,使用户不仅仅在会场,而且在会后也使用微弹幕"。

回到学校第二天,我便总结了各位投资人的看法,对微弹幕的计划做出了调整,调研了新技术,并实现了手机微弹幕监听qq,微信等消息实现弹幕效果的app。

总的来说,这次深圳之行收获巨大,以后有机会还要出去开阔视野。

所见

文|预备队员 刘宏阳

1.    创业者:

口才与表达兼职猫——CEO高大帅气,似乎自信满满、从容不迫。他发表意见之时,其他创业者都在认真倾听。

恋爱说——口若悬河,声音洪亮,不输男子。给人一通神侃的感觉。朱波总裁开玩笑叫她“恋爱大师”。

星路——在场唯独他穿着正装,听他与投资人讲演时,从容不迫,语速有缓有急。

拇指钩我——在全场最受瞩目的当属这位98年的正在读高二的西安小姑娘,朱总对她青睐有加,“投资女王”徐新也非常喜欢她,叫她“我的model”;而红杉资本的周逵对她也饶有兴致,多次提到自己比她略小的女儿,还说让女儿去给她打工。

思考:来自华科的我们仨,林佛钧,汪哲和我,显出了没有他们那么活泼,表达没有他们那么生动,讲自己的产品时也丝毫无法使自己激动。

2.    投资人:

分析与追问

创新谷朱波——和我们谈得不多,但总的来说表达了支持继续走下去的愿望,但远远感觉不到他对其他项目所抱有的热情。

中国青年天使会麦刚——朱总介绍我们的时候,说我们是做弹幕的,天使会的副秘书长,这位漂亮的大姐姐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当即表示要仔细听听,但是在介绍过程中,明显感觉到了她的失望。对这一点我非常疑惑,本来想问问她的意见,但是由于时间有限,麦刚客气的请我们离开了。

今日资本李广平——我对他抱有很大的好感,在加了这么多投资人微信以后,唯独只有他主动联系我,提出希望我们继续把这个idea做下去,但是同时用建议的口吻谈到了“产品成熟度”极为不够的问题,我很感激他,回复到“希望有机会再见”他很亲切的答复,“会有机会的。”

红杉资本周逵——他其实听了不到10分钟,没有表示太大的兴趣。也没有谈到太多建设性的意见。

思考:投资人看什么?看项目,看做项目的人。种子投资看重你的项目所能想象的蓝图,A轮看重你的项目能给出的数据,看增长点。

3.    校友(创业者和投资人):

和蔼与亲切

点团队老队员、云图TV的熊亮——对我们的PPT做了比较多的修改意见,他谈到:5-10页为好,图优于表、表优于文字,有些地方应该去掉,有些地方可以强调。

高榕资本高翔——或许因为是校友,所以看到了他更多的像学长的一面,他谈了一些设想,谈到,“不一定要成功,可以作为练手。”和他聊现在的学校,也对我们这些小师弟做出了热心的回应。

五岳资本杨华君——亲自开车送我们师生三人去高铁站,杨师兄更多的显示出沉稳,或许也与形象有关吧,高师兄略胖,让我想起了之前回访的师兄“天线宝宝”,而杨师兄相较之下更为瘦高,带着一副眼镜。

思考:我们学校有这么多杰出的校友,却缺少一种机制,将他们与下一代华科人联系起来。

所悟

文|刘玉老师

林佛钧讲“所闻”,主要是闻意见。大佬们虽然不感兴趣,但是你对他们深挖后,就会有对你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林佛钧技术好,执行力强,但介绍的时候并没有把自己的东西当宝贝的感染力。

刘宏阳讲“所见”,见到不同的人,就应该找差距。

其实我这次是“厚着脸皮”去深圳的,因为我想知道投资大佬对创业项目的标准和眼光,想知道进入A轮的创业者是什么气质。我们要像饿狼一样达到自己的目的,于是我就打电话请张良伦引荐我给投资女王徐新。

这次去主要有这样几个感悟。

感悟一,投资人有共性也有个性。

他们的共性是,重数据,重增长率,重考察CEO对同类产品的了解程度。

例1:“温暖医生”,是一对创业小夫妻,他们讲的很清楚,医生平均三百块钱看一个复诊病人,平均一天一个小时看复诊病人的时间。这个时候,投资人就开始计算了:7小时*四周*12个月*300元*1万人=10亿。一年才10亿的市场,太小。于是投资人说什么时候医生数量上万了再去找她。

例2:“聚会玩”,一个多人游戏集成app,已经有百万下载量,但是活跃用户只有几万。投资人均表示否决,因为这款app爆发之后就没有了。投资人都是重数据,重增长率。

但是不同投资人,又有不同的个性。

投资女王徐新:说话直接,断言多,但同时又谦虚好学。在和16岁女孩王凯歆交流的时候,由于她并不是很懂中学生群体,就很虚心的问了王凯歆很多问题。

周逵:他只提问,典型的苏格拉底问答法,善于考察同类项目,不断追问,一般创业者根本hold不住。

感悟二,中国不缺高品质的创业者,他们都有一些共性。

1,从小就有商业头脑,DNA里带来。

"服务100"CEO,说他不会走路时就开始做生意,小时候发现番薯里面的虫子会假死,比较好玩,周围的小伙伴都比较喜欢,于是家里的番薯都用来养虫子来卖。

"萌萌哒天团"CEO,30岁刚过就已经创业十几年。

"super鞋柜"CEO,高二女生,98后,月盈利3万元超过父母。由于家里是做生意的,从小受熏陶,垄断意识很强。

2,都是实干家,都有大量数据和增长率。

3,思路清晰口才好,几乎没有人使用ppt汇报。

“闪聘网”创始人,在介绍时数据都在心中。

投资女王徐新超喜欢“淡定妹”,就是因为她很淡定与思维清晰,创业者要学会在受到冷淡之后怎么得到有效信息,学会询问缺点,让别人说出对我们产品的看法。

感悟三,创业红娘不好当

原因有以下几点:

1,武汉的创业者,在素质上有相当大的差距。

2,武汉地区没有大牌投资人或机构可以拜师。

3,武汉地区创业的环境是"贫瘠"的。

可是,不试怎么知道呢?  千难万难,先干一年再说!

投资人高翔校友给我们的建议是,华科人创业应该走技术路线,把实验室的东西大众化。

结论:Dian团队要继续吃技术饭。走高科技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