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get whatever you’ve owned, Focus on the future——硅谷之行感悟


时间:2016-05-15

硅谷之所见:

在硅谷,没有高楼,随处可见一层或者两层的独栋别墅,据说是因为地震的原因,估计人少地多才是根本原因。美国人少地广,即便在硅谷也是如此,在这里,公共交通不是那么便利,如果一个家庭没有汽车,出行将相当不便利。在马路上除了看到大量的汽车在行驶外,很少看到有人在户外活动,感觉美国人民除了在车里就是在家里,倒是我们这个三十来人的团队,走到哪里都成了一道风景。美国的道路上也看不到一个摄像头,美国的汽车高度文明,无论是在严重堵车的情况还是在正常行驶的情况下,在美国呆的这十来天时间,至始至终没有听到过汽车鸣笛,所有汽车行驶到岔路口,即使没有红绿灯以及行人经过,汽车都会主动停下来至少三秒,确保安全后再启动前进,遇到有行人的时候,都会主动停下来耐心等待行人经过。

在硅谷,诞生了一大批影响世界的企业,比如 Apple、Google、Facebook、Cisco、Intel、HP 等,在整个硅谷行程中,随处可见世界级大公司的办公楼。每天早上跑步也能够遇到很多在全球有影响力的高科技公司,比如 Cisco、FireEye、QualcoMM、SanDisk、Sangfor 美国分公司。参访期间,我们所住的酒店就在 Cisco园区对面,Cisco的园区非常大,就像一个大公园,几十栋办公楼散落在里面,没有围墙、大门和前台,园区每个角落有个带有公司 logo 的石碑,除了办公楼里面有门禁外,园区看不到任何监控和保安,可以随便出入,通过对其它硅谷公司的参观,发现硅谷的公司基本上都是这样的布局,不像绝大部分中国公司讲究门面。

美国作为当前处在全人类食物链最顶端的国度,拥有全世界最好的资源和人才,稍微对环境有损害的制造业生产都在美国本土以外的国家,留在美国本土的产业几乎全是高精尖,我们有好几个同事本来打算买点礼物带回国内,结果一看,全是made in china;美国本身是移民国家,其移民政策目的性也很明显,只要你有钱或者有才,美国基本上照单全收,在人才引进方面,特别是针对高科技人才,工作签证抽签会给予特别优待,可以抽三次,三次如果还不中,公司可以把你派到其它国家,工作一段时间再回来,再重新抽签,同时研究生以上学历还可以额外获得工作签证名额,这样一来,基本上拿不到工作签证都很难,有了工作签证就可以申请绿卡,获得美国永久居留权。在这样的机制下,美国不强大都难,当然,美国浪费也是很严重的,这里道路比较宽,汽油相对较便宜,很少有小排量的汽车,随便一辆汽车排量都是在 3.0 以上;几乎每个企业的电灯通宵都不关,实际没有一个人在加班,据说是为了安全考虑。

 

硅谷之所学:

硅谷为什么能够取得如此成功,能够引领全人类不断取得新的突破,这主要得益于硅谷精神。这里汇聚了全球的科技精英,但最重要的是鼓励冒险、包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讲究 合作、以人为本 的硅谷文化和精神(在整个参观学习过程中有非常强烈的感知),这些敢于冒险的知识型移民聚集在这里,带来了全世界各地的文化,而多种文化的不断交织、交融,导致这里的人一上来就具备全球性视野和思维,形成了特有的创新理念。同时,在这里任何有想法的人都可以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整个社会有相当自由、开放的机制去帮助你成功,在这种创新氛围的影响下,硅谷人的思想越发活跃、眼光越发敏锐,人们都分秒必争地力求把一些好的创意转变成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服务,并占领市场。可以说,硅谷人无时无刻不在追求创新,这已几乎成为硅谷人工作、生活的全部。正是这种不懈的追求促成了硅谷人才辈出,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的新图景、新局面。通过十天的参观学习,也从另一个角度对硅谷文化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诠释。

第一天刚到硅谷,正逢周末,下午没有统一安排,我们少数几个人就到对面的Cisco 园区转了一下,一进去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园区内空空荡荡,居然没有一辆员工的私家车,也就是周末没有人加班,当时很是吃惊,全球通信领域最牛的企业居然不加班,但当到周一早上六点去跑步时,发现园区又基本上停满了车,最后通过跟 Cisco 的员工沟通了解到,他们是弹性工作制,员工可以选择早来早走,周末确实不加班。这又增加了我们的疑惑,在这个无时不刻不在追求创新的地方,工作居然如此轻松,最后通过跟 Google 员工的交流中得到了答案,Google、Facebook 这些新一波浪潮的互联网企业把 Cisco、HP 这样的企业定义为上一个时代的公司,在 Google、 Facebook等追求不断创新,引领人类不断向前的公司,是不可能不加班的,为了项目的快速发布,通宵也是常事。即便在 Google,公司的成功也不是靠加班取胜,关键还是在战略。再看看在美国像 Cisco、HP 这样的 B2B 企业的最近很多年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部收购史,看到新的方向和机会,只用花钱把最好的产品和技术买进来,想办法整合即可,即使失败,也不影响大局, 毕竟 B2B 相比 B2C 的时局变化要慢得多,同时,对于硅谷的企业,不管是 B2B 还是 B2C,他们更重视效率、技术和人才,收购相比自己投入人力资源去做更划算。这也很好的解释了,硅谷总是能够出现大量的连环创业家,而且都是成功一个卖掉又进入下一个,一方面已经取得成功的这些人敢于冒险、永远拥有一颗如何改变现状、改变世界的心,另一方面外部有很好的环境去支撑, 从后勤服务配套、风险投资到企业成功后被收购等创业环境都一应俱全,可以说硅谷的成功很大 程度也源于这一整套的成熟机制的支撑。

在第二天的硅谷文化之旅中,参观艺术宫时,无意间看到了里面有一个孵化器,抱着好奇的态度,进去看了一下,适逢周末,里面没什么人,但有些标语所展现出来的创业的心态、改变世界的格局、敢于冒险的精神和舍我其谁的霸气一下子把人引向了新的高度。“Is there a new way?”“What do we want to create together?”“What future will you create?”“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know you could not fail?”  “If we don’t who will?”

在第三天的战略领导力课上,罗伯特-­伯格曼教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他强调:

  1. 战略的目的是为了持续赢,只有基于双赢制定的战略才会更有生命力,此外战略需要持续改进;
  2. 战略只有在发生行动时才能够成为现实,没有行动的战略始终是一个想法;
  3. 战略不分长短期,每一个能够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的短期选择也是战略的一部分,因此,战略思维模式应该要落实到组织的每一个层级,就像火车一样,只有每一节车厢都具备了动力系统,才能够具备动车乃至高 铁的高速度;
  4. 愿景是需要有效沟通的,更关键的是,愿景的制定应该考虑“同理心”原则, 让员工认同公司的愿景和个人是有关系的,沟通的结果应该是让每个员工都认为自己有责任让愿景成为现实,明确对应的承诺和责任。

在接下来几天企业参观交流中,Google 的战略和文化,感触比较深:Google 的战略只做 10 亿规 的市场,并且战略上不跟随,做全新未知的探索或者不同的价值呈现,通过技术创新或者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推动整个业务的发展;Google 的 TGIF 会议,每周四下午创始人参与战略分享,关键部门的宣讲,有战略规划解读,有关键进展的情况,把战略及当周公司关键工作进展向全公司传递;Google 的员工能得到足够尊重,主要体现在各种内部的文化:各种员工福利、可以寻求任何人帮助,并且都能够得到很热心的解决,信息开放、内部所有代码公开 、离职欢送等等都有围绕这个价值观在开展。Tesla 的交流,感受到的是永不满足、容忍失败、勇于尝试,全力以赴,打破常规去勇于创新,这些从埃隆马斯克做电动汽车、发射火箭、胶囊列车等实际创业经历可以得到印证。HP 的交流,从战略和文化上,了解到:HP 的任何一个产品线都要想办法做到前三,做不到前三就会砍掉,目前没有一个产品线不是在前三;每月管理层开两天战略会议,每月都在梳理战略和战略落地情况,具体包括现在的业务状态、竞争对手情况、产品的优劣势、未来趋势、资源调配,然后逐级不断传递,确保每个人都要理解;人才梯队培养,有接班人计划,有商学院、领导力发展学院,关键岗位 2-3 个候选人,一个人管理幅度不超过 12 人,one by one 的沟通团队协作作为主管的绩效评估重要要求。Salesforce 的分享在狼性文化和执行策略让人印象深刻,Salesforce 在功能、效果等产品价值的传递上值得我们去学习,用视频、插旗子、雇模特、客户培训等。

各种手段,目的就是快速、持续的将价值传递到用户端,保障传递效率;对客户进行业务划分,大胆启用学生,培训6 周上岗去覆盖 SMB 市场,大客户市场用有经验的人,并且 SMB 市场做好的同事有机会不断有上升通道。Netapp 直接把自己的数据中心和 IT 部门打造成样板客户,供参观交流,所有产品原型出来先给 IT 部门使用,自己作为用户可以提供很多建议,用完后再到其它用户。Netapp 的 IT 部门是产品的第一使用者,也承担着自身产品营销的工作,这个从他们安排我们参观数据中心可以看得出来,他们肯定会给他们的潜在客户展示他们的数据中心,以证明自己。他们从客户角度体验产品,提出改善建议,包括产品营销相关的素材,可以有效提高产品营销的有效性。

倒数第二天,迈克尔.贝瑞教授的设计思维课程,讲了设计的5个层次,框架思维,先了解问题,再问 WHY,而不是一上来就有一个明确答案。生活中经常面临的是开放问题,没有唯一答案, 需要想办法不断去探索找最佳答案。做一个事情首先分析清楚最核心的价值在什么地方,不断反问自己这是不是核心价值,根据核心价值来设计商业行为。团队合作过程中,先肯定每个人的想法,而不是扼杀点子,多鼓励和表扬,然后一起讨论该怎么做得更好。创新的解决问题方法:快速推出原型,快速验证,快速改进。需要去行动,不要怕犯错,创新就意味着风险。这点在贝瑞教授介绍的硅谷车库文化以及上完课后带我们去参观D.school 就有明显感知。

最后一天商业模式创新和策略课程,老师提到有调查数据显示只有公司增长超过 GDP 增长5倍,公司的发展才能够持续下去,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从创新投资来说,多数公司都会面临需要向多种业务/机会投资的问题,如何平衡不同投资组合之间的分布。在业务组合分析上,需要对产品线进行分析、细分市场进行单独分析,确保每块增长最大化,对于有潜力的市场要求增长更快, 制定更有挑战性目标。创新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客户,理解客户存在的问题,根据需求来创新,我们在接下来要重视商业模式的创新,过去在这块思考不够。同时,当一个市场的结果拿不的确的时候,可以考虑做两个不同的模型出来,分析用户的反映。同时,老师也给了一个商业画布工具 帮助商业模式创新。

 

硅谷之所悟:

从整个硅谷行,总结一下,全程始终贯穿了鼓励冒险、包容失败、崇尚竞争、平等开放、讲究合作、以人为本的硅谷文化和精神,我想从以下三方面谈谈整体感受和行动。

  • 关于战略:

所有参观的硅谷公司虽然每家公司的战略都各不相同,比如 Cisco、HP 依靠不断收购新的产品和技术,扩充自己的 Total Solution,获取领导地位;Google 专注定位在只做 10 亿体量的市场,通过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来推动业务的变革;特斯拉永不满足、勇于尝试、全力投入去做颠覆式创新将人类带入新的文明。无论每家公司的战略有多么的不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首先战略放在第一位,最重要的是战略持续传递,几乎每家公司都有谈到他们的战略在内部如何传递、如何落地,比如 HP、NETAPP 是每季度一次公司级全球员工大会,Google 是每周一次。 在我们上战略领导力课的时候,老师也强调战略愿景需要有效沟通,通过多种形式确保公司战略传递到位,确保战略落地。

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可以采取行动的是:

a、将战略放在首位,主动思考,围绕持续赢的目标去制定战略,每个月做战略检视,从上到下以及从下往上都做到有组织保障,确保战略能够持续得到输出。比如公司下一步增长点应该会在哪里?有哪些机会可以落地去做?国内、国际市场到底应该怎么布局,怎么去不断尝试才能够赢?

b、明确公司战略逐级传递机制,确保公司战略能够真正传递到每个人员,确保每个人都理解, 让每个人都拥有使命,清楚个人和公司存在的价值。比如通过月度主管会议、季度报告、年会等平台,单独安排时间通报公司战略;新同事入职,召开员工座谈会,把公司愿景、文化、战略作为重要内容去讲;每个季度对员工进行 one by one 访谈沟通,让每个员工的发展跟公司的战略、愿景链接起来,每个人都应该对愿景的实现负有对应的承诺和责任等。

  • 关于文化:

在设计思维课程上,老师也强调设计思维是以人为问题的中心,洞察人的需求,并生成创造性的选择,以满足需要。硅谷每个企业的文化着眼点都非常强调人,整个硅谷的文化都是以人为本,人才是硅谷最核心的资源。整个硅谷行,文化方面感受最深的就是对人才的重视,结合到我们当前的公司文化,后续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强:

a、善待、尊重每一位员工,内部形成帮助文化,无论工作还是生活,让员工感受到背后有一个 团队在支撑。

b、营造想到就去做的氛围,充分信任和授权,只要有利于公司发展,对客户、员工有价值的想法都应鼓励去立即开展行动,即使不成功也应容忍失败

c、建立学习型组织,对主动接受新事物、如饥似渴学习、有洞察力并主动采取行动的人给予更多的机会。

d、管理去中心化,由所有事情由最高层发起或者安排执行向以客户、员工的需求为中心去转变,每个部门甚至个体都可以作为发动机去组织和牵引列车的高速前进。

  • 关于执行力:

前面提到战略和文化,有了好的战略和文化,必须要有好的执行。没有战略支撑的执行没有方向,但没有执行支撑的战略没有力量,硅谷精神在执行层面的精髓就是 just do it。从这次硅谷交流,有以下几方面可以马上去安排执行:

a、内部分享硅谷行感受,分享硅谷精神和文化,让更多的同事能够受到影响和激励,同时,讨论制定激励措施,让更多的同事去实地感受硅谷的精神和文化。

b、重新审视产品价值、功能在用户端的传递效率,思考如何能够快速、持续的传递到用户端,制定执行策略 。

c、内部营造不满足现状的氛围,对市场进行分类,对于基础较好,潜力巨大的行业重新制定更高增长目标,激励措施和考核方式 。

d、例行工作不断制定不断检视的机制,定期梳理这些例行的工作还是否有意义和价值,发现没有价值,及时调整,避免流于形式。

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哪怕今天中国的环境没有硅谷那么好,那么自由和开放,但也一样能够做到只要你有想法、愿意付诸实践去将其变为现实,也不会有人对你形成阻碍。同时,我们还很年轻,未来一定比今天会更好,我们要适当具备一定的冒险精神,不要被现状以及现在所拥有的所束缚,不管我们现在所处在什么阶段,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创造新的价值,生命才有意义, 梦想才可能变为现实。

Forget whatever you’ve owned,Focus o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