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顾问夏广润抗冠心得
团队顾问夏广润抗冠心得
文| 24号顾问 夏广润
【编者按】1月中旬,Dian团队24号顾问夏广润不幸罹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幸运的是夏顾问现已痊愈。本期我们约稿夏顾问,请他带来分享:作为病人,在这场灾难中的经历与所感所想。本文首发于夏顾问本人的公众号广润呈品,内容略有删减,转载已获授权。
一、发病初期
我和父亲都感染了肺炎,但是症状不同:我是从1月13号晚上开始发烧38度,连续多天;父亲是1月12日开始腹泻+浑身乏力,但是不发烧,表面上一点都不像是肺炎;我们两个的食欲都非常不好,口发苦,吃什么都吃不进去。
总结:新冠肺炎的症状很多,每个人都不同,有些人其实已经感染了肺炎病毒,但是却当成别的病在诊断。“浑身乏力”+“口苦”是一个很重要的症状,哪怕不发烧、不咳嗽也可能已经中招,但是初期并没有被重视,直到2月初专家才说“冠状病毒不仅攻击人的呼吸系统,也攻击人的消化系统。”
我们一直没有去过海鲜市场,最近也没有吃野味,一直在武昌区活动,所以传染源存疑。
总结:病毒人传人能力极强,而且武昌后期的发病人数也很高,甚至超过其他各区。
二、四处求医
1月21日,试剂盒很紧张,只能判断出肺炎,不能确诊新冠。所以我们判断现在那些“确诊”的病例,应该只占真实病例的很小部分。
总结:半个月后的形势发展,证实了我们的判断。
三、确诊住院
1月22日,我们经过长久的排队过程终于住院了,期间我已极度虚弱,父亲随时可能再度晕倒。
1月23号,我们正式开始住院,此时离发病已经过去了近10天。
总结:后面有个统计数据,从新冠肺炎发病到住院的平均时长是9.48天,这是最最熬人的10天!!!也不知道多少人没能熬过这10天……
图1 病房条件
四、住院治疗
住院之后开始打针和吸氧,吃的药包括奥司他韦、阿奇霉素等,药量不算大。父亲还用了三次激素。医生说:这个新冠肺炎,基本上没有特效药,所有的药都是辅助作用。关键还是得靠自己的免疫力,所以一定要多吃饭。只有营养跟上了,身体的免疫力才能好,才能战胜病毒。
心得:要抗击新冠肺炎,关键点就是吃饭和吸氧!
刚住院的时候,我父亲的血氧是90左右,我是93,后来吸氧之后,都能保持在95以上,其他指标都还正常。
1月24号早上进行了核糖核酸的咽试纸取样,三天之后,正式通知我得了冠状病毒性肺炎。父亲的头两次检查结果还是“疑似”,第三次才确诊。
总结:有种说法,用咽试纸采样来做核酸检测的准确率仅仅在50%左右。因为很难提取到肺泡里面的生物质,只能提取咽喉部位的。所以误差比较大可以理解。
五、住院生活
刚住院的时候,由于口苦,每天的营养餐根本吃不下去,每次最多只能吃一半。住院10天后,到2月初,我和父亲食欲恢复,体温正常,血氧饱和度正常。核算检测结果已经开始转阴。
医护人员的工作非常辛苦。基本都不用我们出去打开水,每天的开水能够送到床头。那些天我和父亲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谢谢!你们辛苦了”,可是因为他们永远穿着厚厚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和眼罩,我们连他们的脸都没有见到过!
住院饮食还算过得去,而且越来越好。早上保证有牛奶/面包/三明治/鸡蛋/馒头/包子,有时候还有特仑苏或者莫斯利安酸奶。午餐、晚餐基本上保证两荤一素或者一荤两素,后期有好几个供应商换着口味吃。元宵节的时候,我们还吃到了元宵。而因为要控制饮食,好多医护人员都没有吃到元宵。
图2 难忘的元宵节汤圆
饮水机旁边时常有成箱的加多宝凉茶、宝矿力水特等饮料(不知道是不是捐赠的),可以随时拿。据说方舱医院的饮食更好,是由武汉本地的餐饮大佬“艳阳天”、“亢龙太子”等供应的。
我住院第二天就不发烧了,打了10几天的针,吃了半个月的药。到最后一个多礼拜,基本上不打针、不吃药,只是吸氧。也不发烧,体感也可以。
我父亲恢复得稍慢些,但是没怎么发烧,到2月5号左右,也没有打针了,只是吃药。
医院对于出院非常谨慎,直到我们两个都连续两次检查为阴性,才会考虑允许出院。
六、出院插曲
2月15日,天降大雪,我和父亲同时出院。
由于全城的私家车禁行,我和父亲办完出院手续后,一直找不到车来接。在医院呆了快3个小时,我的一个同学处理完公务之后,才正好顺路把我们带回了家。
图3 非常感谢医护人员的付出!
谢天!谢地!谢人!
感想:非常、非常、非常地感谢医护人员的付出!非常感谢志愿者所提供的帮助!
七、在家隔离
回家之后称了下体重,我和父亲都降了10斤左右,这个病对人的消耗还是很大的。在家隔离已经十几天了,现在正在逐渐恢复中。
总结:新冠肺炎的传染性非常强,但是也不用过于惶恐。绝大多数青壮年,靠自身的免疫力能扛过去。比较危险的是老年人,尤其是本身有心血管病、慢性病的老年人,往往会因肺部感染引起并发症。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还是两点:吃饭、吸氧。
只要胃口好,新冠打不倒!
作者声明:我只能描述我自己的经历和感想,以及自己的“抗冠”的心得,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