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旧年日积月累,展望新春扬帆起航
回顾旧年日积月累,展望新春扬帆起航
【编者按】2020年已经过去,这是十分特殊的一年,疫情在荆楚大地上肆虐,去年此时的天空,都有一层厚重的阴霾。一载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疫情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我们也克服重重困难,再次谱写出累累硕果。
(一)
文| 623号队员 周瑞松
又是一年冬来到。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转眼间,我也是马上就要毕业的人了。回想起大一填写Dian团队报名表时,我绝对想像不到大学的人生轨迹就此改变,走向另一条富有挑战,充满困难又收获满满的道路。
图1 团队第623号队员周瑞松
2020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年初,新冠病毒肺炎从武汉开始爆发。在1月18日回家之前,我还和几位还没有离开团队的同学去光谷吃火锅,讨论着年后的项目工作和18年团庆的吃喝玩乐。但事情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从武汉封城开始,疫情的扩散越来越超出我们的想象。从延期开学到“另行通知”,从建议大家不要外出到每天都要进行体温上报。三月初看着每天激增的新增确诊人数,我就知道,上半年的一切计划都泡汤了。
所幸学校和团队的反应速度都很快。学期正常开学,只不过授课由线下改为了线上;项目照常进行,离开了熟悉的实验室,在家躺着办公也别有一番风味。虽然缺少了很多的面对面交流使沟通效率有一定的降低,但这并没有明显地影响项目的推进。上半年我在人脸关键点项目上进行了很多想法的尝试,做了大量的实验,在夯实、提高自己技术栈的同时,也在四月份提交了符合甲方要求的SDK,完成了整个项目的开发。
人脸关键点项目也为随后的人体姿态估计项目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之前进行人脸项目开发时,最大的问题就是代码库混乱,不同的人用不同版本的代码进行开发,最后在合并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所以我们在姿态估计项目开发中,强调了版本控制的重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之前在人脸上进行的轻量化、知识蒸馏、量化压缩等技术,也让姿态项目的开发少走了很多弯路。
在团队事务方面,我有幸被评选为今年的队长。在竞选时许下的承诺,我也在一步步去执行:线上例会的新探索,新老队员的频繁交流,以及文化墙的大范围更新。下半年开学后,在大家的努力下,队委会逐渐查漏补缺,也让各项事务恢复正轨。虽然这一年,没有18周年团庆的“大事”,但是在每一件小事之中,我和团队都在慢慢成长。大家吸取前人的经验,却又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让团队真正走向未来,开启新的时代。
这一年,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对于团队,千言万语,唯有感谢。因为有你,让我的大学有“Dian”不同!
(二)
文| 674号队员 郭潇俊
最留不住是时间。来到团队两年多,我经历了从组员到组长,从部员到部长的身份转变。项目组工作不是一帆风顺,既有崎岖的窄路也有嶙峋的山峰,在此有感而发,总结大半年来的工作。
在项目组中,我负责的是MAC层AI调度器的开发工作。从我从王力学长手中接手初步调研的强化学习5G调度器开始,到写出第一个调度环境仿真脚本,完成第一版的强化学习代码,再到疫情期间,我们与英特尔经理对每一层神经网络进行参数调优,对推理速度进行优化,这里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项目组组员的共同努力。返校之后,我们还进一步实现了与C代码的集成与性能测试,之前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被我们一起一一克服。虽然项目的进行中出现过个别难度过大的问题,有时也会遇上一些异常难以修复的bug,但都在大家的调研和调试中得以解决。未来的调度器研发,还需要很长的路,还有很多可以优化的点,我相信我和我的组员们一定能够再将这一块做得更好。
图2 团队第674号队员郭潇俊
今年的项目还产出了一篇高水平的论文,这是我们项目的意外之喜。从项目出发一直是Dian团队的立足之本,能够从项目中延伸出科研成果,也是让我们倍感欣喜。Intel项目是一个能将科研与项目结合的良好平台,希望在未来的项目组工作中,还能有更多更好的成果产出,并且转化为实质的论文成果。
我也是外联部的部长,团队的外联部部长一直流传着宋部长十对的传说,虽然今年可能没有达标,但我们今年和各个部门一起也完成了一些之前没有想过的目标。在疫情期间,我们想到将以往难得的队员分享转移到了线上,将分享主题做成海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看,效果非常好,特别多老队员报名进行分享。在这十几场分享会中,不少同学收获了知识、拓宽了眼界。线上分享的方式也极大地丰富了例会的形式。但是今年仍然有一些没有做好的地方,比如由于线上不能返校,我们的公关工作大幅减少,导致返校后需要从头培养公关主力。一些同学对于团队的拍摄工作上心程度不足,拍摄时没有镜头感,希望在接下来数周中能够尽快有所改善。
我是组长,我是部长。在Dian团队我收获了最美好的大学时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尽我所能,为2020写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三)
文| 682号队员 邓迅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也有了不平凡的变化。2020年,我从一个普普通通的预备队员,变成了第682号正式队员、Intel组的“老人”、18级种子班的班长。
图3 团队第682号队员邓迅
上半年,Intel组许多学长学姐毕业了,RAN方向一下子就少了很多人。前期的项目留下的不只是RAN代码,还有DPDK,WLS,ns-3等等模块,以及组内邮件、GitLab、SVN等服务的维护,各种细枝末节的工作都一股脑交到了我们手上。在杨豪迈的带领下,我们分工合作,分别学习不同的内容,熟悉代码,将学长学姐的知识传承了下来。然而,在紧接着的项目实际开发中,线上工作的不便还是导致了许多困难——开发时只能单打独斗,线上会议讨论时也不容易描述清楚bug。好在我们逐渐熟悉了线上开发的模式,问题也一个个得到了解决。进入新学期,我们又在培训新人上碰到了难题。因为Intel组入门需要一定的5G知识,加之代码量多,开发使用较为晦涩的C语言和DPDK库,如何使他们快速融入项目、读懂代码成了难题。我也在给新人培训的过程中理清了思路,在逐渐摸索一套较好的方案。
今年十一月,我开始负责和阴浩学长(华盛顿大学深造)合作ns-3的新项目。初任组长,我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我从一位“打工人”变成一位需要对接需求,规划进度,管理人员,分配工作的负责人。组内成员大都是刚刚保研的学长学姐,让我这名本科生来带队,这也对我有着极大的考验,我只能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在黑老师、高老师、阴浩学长的帮助下,目前的学习和研究工作都在逐步开展,走上正轨。
队委会的工作方面,我和何牧成为了场控组的主力,进行例会等场控已经是得心应手。在大家的推选下,我有幸成为了18级种子班的班长,此前我从来没有当过班长,所以这是一次对自我的突破。当上班长的第二天就开始处理统计信息、转专业、调课、开会等等事情,任务之多是我没有预计到的。在其中我也犯了一些错误,闹了一些笑话,不过更多的时候还是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鼓励。不过,在全体同学的努力之下,18级种子班的同学们也从一开始相互不熟悉,到现在一起学习、一起工作,合作完成年鉴和茶话会的任务,班级变得越来越团结。
种子班和队委会的工作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历平凡事,成放心人”。从我加入团队至今已经快两年了,对比起去年青涩的总结,我发现我真的是每天在进步,每天在成长。Dian团队的生活还在继续,感谢Dian团队和种子班给我的锻炼机会,也希望团队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