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泽湘教授访问Dian团队,听取种子班培养模式汇报


时间:2021-12-22

李泽湘教授访问Dian团队,听取种子班培养模式汇报

| 681号 周耀海

2021年12月14日(周二)上午近九点,大疆教父、科技投资家、深圳科创学院发起人、XbotPark机器人部落创始人、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一行六人,应邀来到华科启明学院7楼,参观了Dian团队,并听取了刘玉老师对Dian团队的黄埔军校——种子班15年教学改革模式的详细汇报。随同李教授来访的团队成员有深圳科创学院副院长于盈、深圳科创学院讲座教授王承宁、深圳科创学院品牌运营总监郭沛、深圳科创学院大学联盟中心主任邓张升、XbotPark机器人部落(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负责人杨溪、XbotPark机器人部落(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副总经理汤小溪等。Dian团队全体导师、队委会干部以及部分种子班学生代表早早就守候在启明703会议室,大家都想一睹“教父”风采。

image.png 

1 李泽湘教授参观Dian团队文化长廊

 

Dian团队创始人刘玉教授热情洋溢地向来宾介绍了Dian团队近2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干中学”的特点,接着便引导客人步入会议室,她说,虽然李泽湘教授和杨溪主任六年前就曾经来团队参观交流过,但这次自己恳请他们再来团队,是想当面汇报鲜为人知的体制内的创新实验班——“种子班”的教改模式,听取李教授这位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名家的指点。

刘玉老师首先介绍了种子班培养模式的特点:真实项目牵引、干中学、大三才招生、强化实践、固定教室。这种培养模式与世界知名的欧林工学院相似,后者曾被李泽湘教授总结为三大独特之处:机制创新、独特的教育模式和将多学科知识应用到工程课程中。刘老师认为种子班模式可以对标欧林工学院,并比较了二者的异同之处。种子班与欧林工学院相同之处在于采用“干中学”的培养模式、双师教学、项目来自于企业课题、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评价,不同之处在于欧林工学院采用一整套顶层设计,教师特聘并且有基金支持,而种子班培养方案由教师自悟,所有授课教师全部是兼职,也无特别拨款。刘玉老师特意展示了2011年2月前往欧林工学院访问学习的照片,表示与李泽湘教授后来撰写的介绍欧林模式的长文有强烈共鸣。

image.png 

2 刘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种子班模式

刘玉老师介绍了创立种子班的由来:虽然2002年创建的Dian团队很早便取得一系列成绩,如2006年推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出台、2009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两次受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的接见和表扬,但这个团队也面临不少难题:学生课外项目实践无法转换为课内学分;记忆性知识考核无法转换为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学生团队流动性大,无法形成稳定梯队;未来业界的领军需要增加情商,但这些东西无法量化等等。因此,在原副校长冯向东的提议下,刘玉和钟国辉于2006年夏组建了“基于项目信息类专业教育实验班”,简称种子班。

种子班成立的近期目标是将体制外的真实项目训练纳入体制内,解决Dian团队模式中的问题;中期目标是探索独特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长期目标是培养业界领军,成为前5%的民族精英。可是种子班成立之后遇到的尴尬是缺乏基层支持,导师们的巨大投入没有奖励,同时种子班培养理念需要长时间积累才能看到成效。种子班创新模式受到学生和用人单位欢迎,却迟迟未得到学界认可,所以刘老师今天特意为已经开办了15年的种子班发声,希望得到专家指点,突破天花板。

刘老师先用数据说话,从培养人数、学时、毕业去向、获奖情况、创业数据几个方向为客人介绍种子班培养的成果。在285名毕业生中读博比例高达15%,就职主要为知名互联网大厂,种子班获得国家级奖项数量高达88项。其次用案例说话,2009年种子班首次开设《批判性思维》课程,第二年所用讲义便正式出版,成为诸多高校的权威教材,4年后在高校素质教育教指委的支持下成立了批判性思维分指委(筹),近年甚至影响到高考的指挥棒。最后用真实故事说话,在《点亮人生》新书的100名主人公中,种子班成员占了33名,创新代表有雷诚、姚权铭、刘焱等,创业代表有柯尊尧、李玥等,破茧代表有曹洋、杨骕宇等,综合发展代表有何流、石姝玥等。

刘玉老师用“种子班具体怎么做的”为小标题,介绍了种子班的“2+2”选拔模式,大三才招生,考核指标是动手能力而不是背书的记忆力。随后介列举了种子班一系列特色课程,包括工程训练、项目实践、微机原理、批判性思维、商业企业管理、技术创业等。种子班实践内容全是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不可逆,不可拖延,“比欧林还真”,并强调做实事,不怕错。刘老师曾要求理论组同学不能只是在matlab上仿真,展示了在三伏天实地测试数据的照片,还有工程组在企业车间“冬练三九”的照片,刘老师称之为“论文写在大地上,专利写在车间里”,李泽湘教授和同事们频频点头。

最后刘老师对种子班模式进行总结:种子班培养模式将体制外的真实项目训练纳入体制内,探索一种独特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采用大量实践性考核,着重培养学生们解决陌生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并行工作、快速切换的能力,带领团队的领导力,愿意终身吃苦、与惰性抗争的能力。

听完刘玉老师的介绍,李泽湘教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他首先提出“探索是为未来”。目前大学生内卷盛行,成绩好的盲目自信,成绩差的非常自卑,而真正探索破解之道的人极少。现在高校的硬件设施、设备经费等条件越来越好,但是真正点燃年轻人热情、赋能年轻人的做法却很少,因此种子班模式的探索非常值得肯定。现在国家需要“硬突破”,主要依靠优秀的人。

李泽湘教授建议在经费、空间上增加投入,并且在机制上保持独立性,如从“2+2”培养模式改为四年全培养并且将本硕打通。其次与重庆大学、常州大学等实践创新试点做得好的单位多交流,分享经验,取长补短。最后李教授鼓励同学们多进行创业探索,创业有可能失败,但是对于年轻人而言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一个多小时飞逝而过,告别前,所有参会人员在Dian团队的标志下方合影留念,记录下极有意义的瞬间。

 

image.png 

3 参会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