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思维,创新有道


时间:2022-07-16

发散思维,创新有道

——深圳科创学院Mini Camp夏令营结营感想

【编者按】深圳科创学院,是李泽湘教授携二十多年科创教育经验,以及包括大疆创新、云鲸智能、正浩创新在内的近百家硬科技企业的培育与孵化经验,集合旗下所有优质科创资源,创办全新机制的科创学院。科创学院致力于探索全新机制的拔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植根于真实应用场景的体系化创业教育,从产品思维、技术支撑、创业素养和产业链等领域全方位赋能,帮助有潜力的年轻人快速成长,成为科创经济的驱动力量。7月8日至7月10日,深圳科创学院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举办为期三天的科创夏令营,团队师生高度关注此次活动,导师与学生齐参与体验智能产品创新历程。包括刘玉老师、高雅玙老师、曹洋老师、张成伟老师、黑晓军老师、颜庆华老师以及点石创校的徐宁老师在内,共七名团队导师参与了此次活动。团队同学中,14名19级种子班同学、2名20级种子班同学、4名团队研究生报名参加了此次夏令营。本文收录了部分同学在这三天里“真刀真枪”大干一场后的结营感悟。

转换设计思维,洞察潜藏意义

| D750号队员 谭博文

这次有幸能够参加7.8-7.10的由深圳科创学院专程到华科来举行的科创迷你营,正如刘玉老师在开营仪式上所讲的,我们对于这些先进的方法要抱着谦虚的心态进行学习,通过这三天的学习,确实让我见识到了很多不一样的地方,学习了很多思维方式,也让我感受到了整个硬科技创业的全流程。

image.png

image.png

图1 科创营开营仪式

图2 科创营开营仪式

 

第一天首先是大致的介绍,介绍了这次的目的和一个车辆更迭历史,接着是一个有趣的小实验,渗透了斯坦福的设计思维,两位同学分别按照对方的需求设计一个包,需要自己访谈,从对方的角度思考设计一个符合需求的包来,并且最后还提供了很多手工道具甚至还有乐高,让我们做个demo来讲解,这样的形式既新颖有趣也切实地感受到了设计思维的重要性;下午晚上的课程更加有意思,团队协作进行实战,设计出一款智能出行产品,这期间还传授了科学高效的工具:田野研究方法和同理心地图,整个过程按照老师科学的流程进行小组讨论,最后我们组拟定了一款智能婴儿车产品,然后构思调研要解决的痛点问题,组内讨论的氛围也很热烈且融洽,头脑风暴,相比于平时固定方向的一个项目组的讨论,这样一种开放的讨论氛围给了我很不一样的感受,大家更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脑洞大开。

第二天的内容主要是从第一天的用户观察到自己的洞察,确定我们的产品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进行一个汇报的准备,包括建模和PPT制作。我所在的第五组大家都很融洽也很有执行力,一拍即合,我们合理地分工合作,各司其职,高效地完成了我们预期的产品建模和汇报PPT。

image.png

图3 Demo展示环节同学提问

到了第三天主要就是成果汇报了,我们组顺利的按照我们的逻辑完成了汇报,不过根据各位老师的点评还是存在不少问题,虽然PPT的逻辑确实没有漏洞,把各个方面都揽括了,但是在一个实际的产品设计中,往往不是要大而全而是要小而精,要突出一个产品亮点并且要考虑产品定价和市场。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组最后没有获奖,但是这样一种产品设计思想还是让我受益匪浅。除此之外,最重要的,还收获了这样一个很nice的小组和友情以及这段难忘的经历。

打破思维定势,激发创新灵感

| 预备队员 贺宇暄

在这个暑假,我了解到了深圳科创院与华科合作的minicamp活动,报名参加之后,在这三天的集训里,我体会到了从未有过的科学创新体验,第一次接触到如此新奇的教学模式,令我受益匪浅。

在这三天内,我们完整的完成了一个项目从调查再到具体实现的全过程。第一天,我们首先进行了智能汽车的概况了解,从汽车的最初需求开始,代代更迭直到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汽车,不仅如此,老师还向我们介绍了各个汽车品牌创立的原始目标,以及成功的因素,引发了我们对于产品的相关思考。

在这个介绍之后,Carmen老师给我们进行了一个小游戏互动,让我们体验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和我们搭档的想法与需求,在此过程中深挖搭档的想法,从而达到改进我们设计产品的目标。除此之外,我们也进行了设计项目的基础介绍,如何进行用户情感挖掘,如何探查用户需求,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老师讲的时候我认为我已经get到了老师的意思,并且已经牢牢记住,但当我们实际完成的时候,问题便接二连三浮现而出。

首先,我们组最开始希望得到的灵感的小孩被困车内,设计的是一个车内报警装置,但是经过思考我们就发现,我们完全忽略了精准定位目标群体这样一个关键点,所以导致我们的目标群体没有精细化,后来我们改进方向,定位老年人驾车出行困难群体,设计出了适合老年人出行的一种车辆,并且针对用户提出的痛点设计了三大解决方向,虽然最终我们的车内健康监测系统不被用户所接受,但是我们另外的方案还是得到了用户的正面反馈。

image.png

图4 闭营复盘仪式

最终,我们完成了本次项目,但是我们并没有收获大家的共鸣,可能是由于我们的设计方向与理念不太符合现在的实际市场等多种原因,但是能够完成对于我们组而言依旧是一个成功。本次迷你科创营给我带来了许多思考方向和设计方向上的启发,是一次与众不同十分有意义的科创活动。

从观察到洞察,从创造到创新

| 预备队员 曹婧岚

2022年7月8日~10日,我参加了由深圳科创学院来我校举办的“迷你科创训练营——体验智能科技产品打造全流程”活动。即将步入大三学年的我,走近科创,开启了一段全新的体验。完成此次深度学习后,关于科创,我有许多收获。

关于“钉子与洞”:是拿着钉子找洞,还是发现洞了再去做钉子?这是一个关于“技术”与“需求”的问题。作为一名工科生,我很多时候只把目光放在技术上。但设计思维告诉我,创业过程不一样——产品创新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加之技术可行,从而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才能实现盈利。

那么,如何发现用户需求、找到市场痛点呢?

从观察到洞察:首先观察事实及细节,然后发掘背后的意义。这个发掘过程就是洞察,需要我们释放同理心、带入用户思维。在点石创校,我学习了“投资人都在想什么”——如何获得资本的青睐。而此次科创营教会了我前一个步骤,让我明白在设计产品时要思考“目标用户都在想什么”——如何获得市场的青睐。

高密度且高强度的三天,我不仅学到了硬核的科创知识,更亲身体验了智能科技产品打造全流程。在实践中学习、在实战中进步,也对应着我们Dian团队“干中学”的培养模式。

走出课本、走近科创,我和小组成员们一起田野研究、头脑风暴,一起打磨设计、迭代产品,也一起复盘过程、总结问题。我感受到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都获得了提高。我由衷地感谢此次活动带给我的思维进步与能力提升。

深入调研,团结创新

| 预备队员 邹宇明

这次为期3天的minicamp是我第一次体验完整的项目开发流程,这三天听到很多的一句话就是“拿着锤子找钉子”,我们作为工科生,大部分时间肯定是拿来磨锤子的,这有时就导致了锤子磨好了,找不到钉子。而我们这三天的迷你夏令营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时间就是让我们找钉子,去发现用户的需求,削弱了功能实现的步骤,这并不是说磨锤子不重要,是在提醒我们钉子一定得找好、找准。

这次小组任务完成后,我个人感想最深的还是以下三点。

1. 我们的调研用户并不是目标用户。我们组确定的目标是新手司机,我们调研的对象是身边30多名刚拿驾照的在校大学生,从受访结果来看,确实不敢开车,非常需要驾车辅助设备,非常迎合我们的产品。但目标人群的具体描述是,需要经常开车的新手司机,而在校大学生大多是拿了驾照长期不开车的,我们真正该调研的对象应该是,刚拿驾照就经常需要开车的人群。

2. 我们的目标客户的发展性太强。新手司机刚开始上路时确实需要辅助驾驶设备,但是这个需求是极短暂的,可能5天、10天之后他们并不属于新手司机的范畴了,对开车的恐惧心理逐渐克服,这时我们的产品辅助功能减弱,甚至是闲置。

      3. 团队合作的力量非常强大,要发挥队员们的力量。这也是我感想最深的一点,我们组算是人比较多的,有7位队员坚持到最后,但是组员间的合作增益却似乎是负的,在头脑风暴时,每个提议只需要在提出时做出简短解释就好,一定不要围绕它详细讨论,否则大家会被一个强思维点带偏,我们这次最大的问题就是过早聚焦,思维僵化在了新手司机这一块。